1989 年 5 月 1 日 星期一
上午 9 时至 10 时 20 分,北高联在北大图书馆前 的篮球场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王丹等人主持会议, 60 多名中外记者与会,2 千多名学生旁听。北大筹委 会在记者会上倡议成立全国学联筹委会,并举行全国 高校大罢课。
记者会上宣读了北高联的对话要求声明,主要内容:
1、正确评价胡耀邦功过;
2、重新公正客观评价 报导这次学生运动,查处北京市欺上瞒下制造动乱借 口的行为;
3、惩处四.二 0 打人事件的直接责任者;
4、反贪污、反腐败,惩处官倒,解决康华(邓小平 长子邓朴方旗下公司)问题;
5、尽快出台《新闻法》, 允许民间办报,支持香港报人徐四民先生回大陆办私 人报纸的要求;
6、提高教育经费,改善教师待遇。 公布全国政协三个调查组关于北京市教育经费的调查结果;
7、检讨政府重大政策性失误,由全国政协 出面,组成专家论证小组,分析去年通货膨胀的原因 等。
记者会上宣读了北岛、苏晓康、郑义、韩少华、戴 晴、宋伟、孔捷生、陈建功、史铁生、赵瑜、刘卫华等 数十名学者、作家致中共中央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 信。信中说,近日来北京学生的行动是正义的,我们予 以支持。
记者会上宣读了 500 多名留美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支 持信。信中说,中国大陆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不仅不会 破坏安定团结,反而会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强烈要求 中国当局正确评价学生运动。
北京各高校学生正在重选本校学生自治会。北京科 技大学今天产生了新的筹委会,北京外语学院明天将产 生新的筹委会。北大、清华、北京农业大学昨天选举产 生了新的筹委会。各校重选的原因包括巩固和加强学运 领导班子,使之更有民主性,让更有能力、更优秀的学 生进入学生运动领导层,等等。
一些新闻界人士也在积极活动,至少有三份全国性 报纸的员工在办公室张贴大字报。《人民日报》、《工人日 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 妇女报》、《科技日报》、《文艺报》等报社几百名记者打 电话给《世界经济导报》表示慰问。
北京各大报纸都以认清形势,共同维护安定团结大 局为主题,发表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社论、评论。
下午,赵紫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与会 者有政治局常委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有权列 席常委会议的元老杨尚昆、薄一波,以及李铁映、李锡 铭和陈希同分别以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党政负责人的身份 列席会议。常委会议强调:一、各级干部要提高对这场 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二、认真组织党团 员联系实际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和政府官员同学生的 对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三、坚决抵制非法串联活动。 学生到工厂、农村、中学、商店串联,要坚决予以反对。
晚上,复旦大学逾三百名学生在 3108 教室选举学生 自治会,会议由管理学院科学系 86 级学生张才(姚勇战) 主持,散发了“上海高校学生联合会公告”等四份传单。 张才宣布:5 月 2 日下午 1 时集合上街游行,同济大学、 华东师大、上海交大等校将一起行动。晚 7 时,同济大 学逾五百名学生在 129 教室开会,由 1986 年学潮骨干、 化学系 84 级学生曹建华主持并宣布,5 月 2 日上午全校 罢课,下午 1 时半在校门口集合,等待复旦大学学生游 行队伍到来后,一起行动。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上海市委要求各高校采取一切 措施,抓紧工作,稳定局势。对于煽动学生上街的大小 字报,要坚决揭掉。明确宣布罢课是非法的,绝不允许阻止学生上课,只要有学生来上课就要坚持授课。要立 即做游行组织者的工作,尽力把游行队伍拦在校内。
陕西省西安一些高校出现呼吁罢课的大字报和标 语。 11 时,西北工业大学有人在高层建筑上挂出署名 “88 级研究生”、写着“罢课”大字的巨幅标语。西北 大学有人从高楼散发百多份“西安高等院校联合罢课宣 言、纲领”,署名“西安学生团结联合会”。
重庆一些高校出现呼吁罢课、游行的大字报和传单, 鼓动学生“5 月 4 日上午 8 时在新广场集合,到解放碑 举行游行,并罢课一天,以声援北京学生的行动”。有的 大字报提出了游行、罢课的具体方案。
1989 年 5 月 2 日 星期二
上午 8 时,北大筹委会在学生自主建立的广播站宣 布,为了确保学生自治会能得力地领导五四大游行,筹 委会监督委员会做了调整,熊焱、杨涛、常劲、封从德、 王丹统一领导五四期间一切活动。
14 时许,北大筹委会秘书处发布消息:中午接到美 国加州 16 所大学中国留学生代表电话,已为北大筹委会 募捐 8477 美元。芝加哥等地已成立中国大陆学生后援领 导小组。李远哲等著名学者发声明支援学生正义要求。 刘宾雁等人抗议中共上海市委接管《世界经济导报》。北 京一些高校继续出现大小字报。北京化工学院题为《从对话中看出的几点问题》的未署名大字报,提出“下次 游行不应打出拥护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口号,要相信自 己,相信人民,相信真理。”并指出“邓小平这个人是中 国当代的西太后”。
北大贴出未署名的大字报《学生运动向何发展》,称: “中国所有的问题根源在于制度,即政治、经济、法律 的三位一体,而政治是统帅,为此,民主进程的突破口, 首先是政治体制改革。”
北京航院贴出署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部分赴京同 学”的《告北京高校同仁书》,称:“请回顾 86 年中国科 大惨痛失败之原因,以防惨象再次发生!请尽快联合全 国各地高校,团结起来一起战斗”,“时间上不要被政府 愚弄,拖过五四”。
北京知识界传闻,苏绍智、严家其、于光远、方励 之及其夫人李淑娴等曾受到当局警告,不要与学运卷到 一起。香港《明报》记者昨日采访了严家其夫人高皋, 她证实在 4 月 26 日,即学生大游行前一天,一位中共中 央统战部负责人的确找过苏绍智谈话。
李洪林、严家其、于浩成等数十名知名知识分子联 署《纪念五四、深化改革》倡议书:五四运动 70 年了, 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关头。中共 11 届 3 中全会开始的改 革,使中国走上人民早已盼望的现代化道路。但是旧体 制根深蒂固,改革阻力重重,这是当前一切问题的总根源。倡议书说,胡耀邦逝世触发的学生示威,正是在这 种形势下发生的。它唤醒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青年 学生一片赤诚,要求民主,支持改革,反对专制,痛恨 腐败。这是极其可贵的爱国行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强大动力,是五四精神在新时期的继续。
14 时 30 分,北京部分高校的 70 多名学生到中共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接待室,向全国人大常委 会、国务院和中共中央递交了一份最后通牒式的请愿书。 就对话问题提出 12 条要求、四点声明。
李鹏《六四日记》:下午,赵紫阳在中南海邀请几位 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他们谈到学潮、新闻立法、党内 腐败、高干子女经商等。关于世界经济导报问题,赵紫 阳说:“最后双方体面下台,淡化处理。”赵紫阳不支持 上海市委整顿导报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谈话结束后 赵紫阳对阎明复说,四二六社论对学潮定性错了,现在 这个弯子很难转,关键在说服小平同志。只要小平同志 说一句,“当时吧情况看得重了一些”,就可以在党内转 弯子。他要阎去找杨尚昆和他一起去见邓小平。杨尚昆 拒绝了。
上海部分高校逾 8 千名学生于下午 1 时上街游行。 华东师大逾 4 千名学生于下午 1 时走出校门游行,于下 午 3 时率先抵达人民广场。游行学生沿途散发《告上海 市民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学生游行队伍一起行动,队伍前有两面蓝旗开道,复旦的蓝旗上绣着“民主”两 个红字,同济的蓝旗上绣着“自由”两个红字。游行队 伍经过上海市区主要街道,沿途围观群众很多。当天参 见游行的上海各高校学生约八千人,是胡耀邦逝世以来 上海学生游行规模最大的一次。18 时左右,学生开始向 上海市政府聚集,要求与市政府领导对话。22 时许,聚 集在市政府大楼前的游行队伍陆续散开。
西安、兰州等地许多高校,出现鼓动罢课、游行 的大字报、标语及宣传品,提出了五四上街游行的具 体方案。
美国波士顿地区中国留学人员在麻省理工学院举行 “纪念五四,声援国内学生运动”集会,刘宾雁应邀到 会讲话。会上宣读了事先准备好的“承认北高联合法, 恢复钦本立职务,处分上海市委负责人”等五点声明, 并为北京学生办报募捐了近五千美元。
1989 年 5 月 3 日 星期三
上午,由中国记者协会出面,邀请国务院发言人袁 木、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汪家 鏐、中共北京市委秘书长袁立本举行中外记者会,针对 昨天学生递交的对话请愿书进行反击。
袁木在中外记者会上对学生对话要求的的答复,引 起北京高校学生的强烈不满。记者会结束后,北高联学生代表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询问对 请愿书的答复。信访局局长郑幼枚回答:“请愿书中所提 问题,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已回答,不再答复。请 同学们回去尽快复课。”学生代表深感失望。
下午,北高联在北师大物理楼开会,有 47 所高校的 学生代表与会。在表决明天是否游行的问题时,有 41 票赞成,5 票反对,1 票弃权。会后,北京各高校学生进 行紧急部署,并纷纷张贴题为《五四行动》的传单,内 容:一、8 点从各校出发,游行到天安门广场,沿途散 发传单,不演讲,少喊“打倒”。二、下午 4 点,市高联 在广场发表《五四宣言》,然后各校自由组织活动(集体 活动结束)。《五四行动》传单提出 7 个宣传重点:支持 改革,反对倒退;民主、科学、自由、人权、法治;要 求对话,对话要讲诚意;维护宪法的言论新闻自由,声 援《世界经济导报》;集会、结社自由,高自联合法地位; 反对官倒,打倒腐败;全国高校联合起来。
下午,北京一百多名新闻工作者在鲁迅博物馆开座 谈会。外国及港台记者闻讯纷纷赴会采访。因人数太多, 座谈会移到室外草坪举行,《亚太经济时报》人员主持座 谈会,先由《世界经济导报》驻京办事处负责人张伟国 介绍《世界经济导报》事件经过。 与会者一致同意声援 《世界经济导报》,但对 5 月 4 日举行游行一事意见并不 统一,一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新闻工作者要有别于学生,不能举行游行。会上争论不休,迟迟做不出决定, 一些人干脆提前退席。座谈会结束得很晚。最后,拟定 采取两项行动:一是在首都新闻界发起请愿书签名,要 求与主管新闻舆论的中央领导对话。二是在 5 月 4 日与 学生一起游行至天安门广场,新闻记者或编辑可以用请 愿、集体围观、集体采访的名义加入游行队伍。《经济 学周报》郑棣等人将一份事先拟好的请愿书,拿出来 让与会者商讨。最后拟定的请愿书,要求中共中央撤 销上海市委对《世界经济导报》的处理决定,要求政 府领导人与新闻界对话,有 90 多人即席签名。
北京市公安局发出通告,为保障五月四日官方主办 的各项纪念五四活动顺利进行,对天安门地区实施交通 管制措施。五月四日晨 7 时至晚 6 时,广场禁止行人通 行。上午 8 时至下午 3 时,人民大会堂西侧路、广场西 侧路,除持有官方纪念五四大会车证的车辆外,禁止其 它车辆和行人通行。
上午,赵紫阳出席纪念五四运动 70 周年大会并发表 讲话,杨尚昆、李鹏、万里、邓颖超、乔石、胡启立、 姚依林等出席。赵紫阳的讲话稿由鲍彤起草,事先经过 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员的审核。在审核过程中, 杨尚昆、李鹏、乔石、姚依林、李锡铭等都提出讲话中 应增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句话。李鹏还将自己 修改的稿子交给杨尚昆,希望杨尚昆向赵紫阳再强调一下。大会开始前,杨尚昆找赵紫阳谈话,提议加上这句 话,赵婉拒。
外地一些高校出现呼吁五四罢课、上街游行、声援 北京学生的风潮。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 大的一些学生传出消息:5 月 4 日上午 9 时 30 分上街游 行,到市人大门口集中。
武汉的武汉大学、武汉工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华 中师大、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粮食学院等 13 所院校出现五四 上街游行的大字报或传单。
天津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河北工 学院、天津纺织学院、天津轻工学院、天津财经学院、 天津师大的部分学生在南开大学集会,商量五月四日一 起上街游行。
贵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哈尔滨、沈阳、 长春、兰州、大连、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高校相继 出现了呼吁学生五四上街游行的大字报和传单。
五四前夕,各地中共党委、政府、各高等学校为制 止学生的五四的游行,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大量的劝阻 工作。
一些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特邀方励之领衔,从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发出《敦促中国大陆民主政治宣言》,其中提到:对中国这样一个专制传统根深蒂固、特权势力盘根 错节的病态社会,只在经济上做些修正,而不在政治体 制上进行民主改革,是无法解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的。
1989 年 5 月 4 日 星期四
今天是五四运动 70 周年纪念日,全国 30 个城市有 130 所高校的逾十万名学生上街游行,要求民主自由。
早晨 8 时半许,按北高联安排,北京各校学生分头 在校内集结,不听校方劝阻陆续走上街头。游行队伍分 三路向天安门广场行进。清华、北大、人大、北京理工 大学、北京外语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等院校万余人,从 西郊进城;北师大、政法大学、北航、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学院等院校几千人从北路向城区行进;东路游 行队伍则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经济学院、北京机械工 业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近万 人组成。
中午 11 时许,三路游行队伍突破警察在城外设置的 警戒线,从复兴门、建国门进入城区。东路学生在 12 时多首先进入天安门广场,下午 2 时多,西路、北路的 游行学生队伍进入广场。下午 3 时许,学生举行集会。 在纪念碑北侧台阶上,在印有“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 会”字样蓝白条相间的旗帜下(该旗帜是政法大学学生制作的),一位学生宣读了《五四宣言》。周勇军宣布北 京高校从明天起复课。下午 3 时许各校学生陆续撤离广 场。
今天游行的人数与 4 月 27 日游行人数相近,但参加 的学校有所增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来了不少外地学生, 包括南开大学、河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州中山医 科大学、深圳大学、海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吉林大 学等 20 余所院校。
今天出现 1949 年中共建政以来的首次记者的示威 游行,引起轰动,学生和市民予以热烈欢呼。约 200 名 记者、编辑游行到天安门广场,队伍前面打着写有“首 都新闻工作者”的横幅。记者们举着“新闻公开有利于 安定团结”、“我们有笔想写文章不能写”、“我们有口想 说真话不能说”、“欲说不能”等横幅,呼喊“强烈抗议 整顿《世界经济导报》”、“新闻要说真话”、“重大新闻应 让人民知道”、“还我本立”等口号。
正当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宣读《五四宣言》之时, 赵紫阳会见了亚洲开发银行理事会第 22 届年会的亚行 成员代表团团长及亚行高级官员,并发表了被称之为中 央“第二种声音”出来了的那篇著名讲话。赵紫阳说: “现在北京和其它某些城市一部分学生的游行仍在继 续。但是,我深信,事态将会逐渐平息,中国不会出现 大的动乱。我对此具有充分的信心。”指出,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克制、秩序, 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 解决问题。赵紫阳的这个讲话由鲍彤起草,讲话前未经 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也没有请中央书记处审核。赵紫 阳在讲话前就对稿子比较满意。讲话一结束,听到的几 乎都是一些好的反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李鹏《六四日记》:我去见姚依林。他提出疑问,是 不是赵发动的,打邓倒李保赵。我说不见得。
李鹏《六四日记》: 中顾委李力安来电话,中顾委 100 多名委员讨论邓小平同志讲话,认为形势十分严峻。 同意小平和常委碰头会的意见,中央必须旗帜鲜明。但 个别同志没有表态,有三位同志强调对学生要疏导。
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校逾万名 学生上街游行。游行队伍中有人演讲,号召“全中国知 识分子联合起来”,沿途高呼“民主自由”、“要求对话”、 “打倒官倒”等口号,学生从校园游行到外滩上海市政 府办公大楼附近。
武汉的武汉大学、华中师大、武汉工业大学、武汉 钢铁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 18所高校 1万多人上街游行, 标语、口号主要是:“纪念五四、兴我中华”、“声援北京 学生”、“打倒官倒,打倒腐败”等。到省政府门前汇集 后,游行组织者宣读了“请愿书”。
南京的南京大学、南京师大等校一千多人游行到省 政府,递交了《请愿书》。17 时,游行学生返校。
重庆的重庆大学、重庆建工学院、重庆师院、重庆 医科大学等校约有四千多人先后走出校门上街游行,游 行打的横幅是:“拥护中国共产党”、“五四精神万岁”、 “支持北京学生行动”、“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等。 游行造成交通阻塞,但没有发生冲突。
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 学等校约五千多人汇合陕西师大、西安交通大学等校七 千余人,共约 12000 余人上街游行。学生举着“发扬五 四精神,争取民主自由”、“平抑物价”等横幅来到新城 广场,向省政府递交“请愿书”。
香港 13 所大专院校学生分别从本校出发游行,是香 港有史以来最长的示威游行,纪念五四运动 70 周年,声 援北京学生争取民主运动,他们随后在中环汇集一起, 声势浩大,高呼“爱国无罪!民主万岁!中国万岁!”
【美联社华盛顿电】布什总统首次公开评论最近数 周的中国学生民主运动,表达了对中国学生许多要求的 支持,但他并未特别批评压制中国学生民主运动的中国 政府。
1989 年 5 月 5 日 星期五
北京市教育部初步统计,北京高校已有 80%的罢课 学生今日起复课。清华上课率达到 80%。人民大学应有 59 个教室有课,其中 54 个教室有学生上课。北大只有50%学生上课,原因是北大筹委会昨晚广播紧急通知,号 召北大学生继续罢课。
19 时,近千名北大学生在三角地进行辩论。部分学 生认为,要坚持罢课,中央给学生定性的帽子不摘掉就 要坚持罢课。22 时,近千名北大学生在校内游行。
北师大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吾尔开希昨晚宣布,5 月 5 日继续罢课。北师大很多学生受他影响,今日没有复课。
中共高层处理学运的工作已由访问朝鲜回来的中共 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主持。而“缓和、对话”四字基调则 为赵紫阳所奉行的原则。此前, 中共讨论对付学运措施 的高层会议,都是由李鹏主持的,具体事务则由胡启立 和乔石负责。赵紫阳对学运的看法,与李鹏等部分领导 人本来就不一样,他并不认为此次学运是一次严重的政 治动乱。故在他全面主持学运事务后,确定了一系列缓 和紧张气氛气氛的措施,包括放宽中国传媒对学运的报 导。
北京学生有一连串争取民办传播媒介的行动,北大 学生自治会主办的电台“民主广播站”已经开始无线广 播,而北高联主办的报纸《新闻导报》,亦冲破当局的重 重阻扰,顺利出版第二期。中共当局对《新闻导报》的 出版设置了重重障碍,指令任何印刷厂不得接受《新闻 导报》的印刷业务;任何有复印机的单位、个人不得复 印《新闻导报》,所有的新闻机构均不得向《新闻导报》提供任何可以利用的材料和传播的机会。目前,《新闻导 报》电脑排字、油印形式出版。每次印刷一千份左右。 每期四版,一版、二版为要闻和政论,三版是文学作品, 日前主要刊登悼念胡耀邦的挽联、诗歌,四版为新闻提 要,包括外电对学运的报导。
“高校学生对话代表团”首次正式举行会议,团长 项小吉表示,代表团在组织上与北高联并无联系,成员 绝大部分非北高联成员他们希望能经常与政府保持对 话,第一次对话内容为学生运动问题、深化改革问题及 中国宪法问题等。项小吉表示,对话代表团在组织上与 北高联为两回事,因为代表团是各高校通过合法民主正 常渠道推选出来的,为各方所接受,是有广泛代表性的 学生组织,希望与政府进行对话座谈。对话团的副团长 是北大生物系学生沈彤,另有多名常委,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江棋生是其中之一。
李鹏《六四日记》记载:下午,政治局委员,中央 组织部长宋平来我处,他对当前局势极为忧虑,认为目 前的动乱是长期自由化思潮泛滥的结果。晚上,何东昌 来谈高校的反映,果然不出所料,赵紫阳在亚行讲话发 表后,北京市机关和高校都认为中央方针变了。
青海民族学院五百名学生于 11 时再次走出校门,游 行到青海省政府门口,15 时 30 分学生逐渐散去。逾百名深圳的新闻工作者今日以个人名义联名致电 北京和上海,向昨日参加游行的北京新闻工作者和上海 《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辑钦本立致敬,并强烈要求中共 上海市委撤销对《世界经济导报》的错误处理。
昨日约 200 人中国留学生、在美人员从联合国附近 广场游行到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示威,有人举着“魏京 生无罪”、“李鹏下台”、“邓小平退休回家抱孩子”、“结 束中共专制统治”等标语,倪育贤、艾未未等人要求见 领事馆人员递交请愿信,被拒绝。
1989 年 5 月 6 日 星期六
上午,北大学生在三角地进行是否复课的讨论。12 时 20 分,北大筹委会将是否复课的问卷发到每个学生宿 舍,进行民意投票,每个宿舍投一张票。在 1268 张有效 票中,赞成继续罢课的占 64.2%,反对罢课的占 24%,弃 权票占 11.8%。
根据北大学生投票表决情况,下午 2 时,北高联在 北师大开会,做出决定:1、先由北大和北师大联合罢课, 再号召全市罢课。2、活动以校园为主,办讲坛,出报纸, 搞印刷,在校园内搞游行示威活动。并准备找四通公司 (总裁万润南)支持一些印刷设备。
上午,赵紫阳与胡启立、芮杏文就当前的新闻工作 进行谈话。胡启立说,“这次学潮中,学生们非常强烈的一点就是要求新闻界对他们的游行等活动如实报导。学 生们对新闻报导的不满一开始主要是认为 4 月 19、20 日晚学生在新华门前静坐的报导过于片面。接下来就是 对四.二六社论强烈不满,认为对学运的定性是完全错 的。接着就是《世界经济导报》被整顿一事传得纷纷扬 扬。新闻界在这次学潮中承受的压力很大。学生们提出 新闻要讲真话的强烈呼吁在新闻记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胡启立说:一些记者对报社领导扣压有关学潮的报 导很有意见,连新华社、《人民日报》都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在 4 月 27 日我们开了一个会,把几大家新闻单位 的负责人都召集来了。会上,他们强烈要求对这次学潮 报导的分寸,中央要有一个明确意见。所以我在会上说 了一条原则,就是在报导学潮这个问题上,报社主编有 权决定可以报导什么,或不报导什么。不一定事事都要 请示。
赵紫阳:“我看这几天的新闻,放开了一点,对游行 作了报导。没有什么不好的反映嘛。新闻公开程度增加 一点,风险不大。”胡启立、芮杏文于当天下午向北京主 要新闻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了传达。
下午 3 时,项小吉等四名学生代表将北京 23 所高校 学生署名的《北京高校对话团请愿书》送达中办、国办 信访局,要求将请愿书递送给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5 月 8 日得到答复。中办、国办信访局局长郑幼 枚、全国人大信访局局长陈文煒出面接待。
李鹏《六四日记》记载:杨尚昆来对我说,赵紫阳 要改变动乱的定性,认为定性高了。尚昆不同意他的观 点。赵又退而求其次,提出要淡化关于 “动乱”的提法。 尚昆担心我和赵紫阳在会上发生正面冲突,认为这不利 于团结。我对尚昆说,实际上赵紫阳早已淡化了对动乱 的定性,但我绝不能同意在淡化的口号下改变对动乱的 定性。赵紫阳提出要去见小平,并要求尚昆同去。尚昆 推辞了,他对赵紫阳说,小平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对动乱定性不可能改变。
青海民族学院学生会宣布,自今天起全体罢课,要 求青海省主要领导出来与学生对话。
《纽约时报》、美联社、法新社今日不约而同都就中 国传媒界的“大突破”作了专题报道,咸认中国新闻界 似乎已突破了“瓶颈”,“新闻要讲真话”或即将在中国 实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在控制舆论方面的政策可能有 所改变。
《纽约时报》说:中国官方报纸在对学生民主示威 运动故意漠视了两周之后,周五在北京学生大规模示威 游行的报导上,显示出一种新鲜的开放姿态。
1989 年 5 月 7 日 星期日
18 时至 19 时 30 分,王丹在北大三角地主持召开“民 主沙龙”,呼吁坚持罢课,有千余名学生旁听。王丹说, 5 月 9 日下午有部分记者要到中国记者协会请愿,希望 得到广大同学的支持。“现在记者起来了,同学们不要停 下来。”
李鹏《六四日记》:听说,(胡)启立传达赵(紫阳) 的三条指示:一是自由民主和人权是世界性潮流;二是 对新闻要更开放一些;三是表明是反腐败,深层次是改 革。
南开大学一些学生成立《宽容》杂志社,出版《宽 容》杂志,杂志“奉行自由、民主、科学、法制”的宗 旨,对稿件“观点不作要求”。
香港《明报》报导,中国著名报人、《人民日报》社 前社长胡绩伟表示,中共上海市委处理《世界经济导报》 的做法,无论如何解释都是很不对的,既违反宪法,也 违反中共中央党政要分开的原则。胡绩伟驳斥了国务院 发言人袁木不久前表示中国没有新闻检查的谈话。他作 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多年的负责人直言表示,中国根本就 存在新闻检查。胡绩伟责问:如果没有新闻检查,上海 市委又怎能事先知道《世界经济导报》的内容?
北京《科技日报》副总编辑孙长江会见香港记者, 认为要求新闻自由是国内整个新闻界的一致心声,而新 闻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他个人乐观地估
计大陆在不久将来会出现民办报纸,但在“老思想”的 束缚下,经营肯定会困难重重。孙长江与香港记者畅谈 了学生游行、新闻界上街及目前国家的改革,应走的路 线等问题。这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认为中国必须将 民主写成为法律法例,不能随便破坏,才会有希望,而 学生的行动肯定会促进国家改革。对于在五四这天有近 二百名的年轻新闻工作者上街要求新闻自由,孙长江说 他本人原本是不大赞同记者上街的,因为恐怕使正在发 生学生游行事件更加尖锐化,他曾劝他们只把要求写成 请愿信交当局便成。
1989 年 5 月 8 日 星期一
上午 7 时 40 分,北大学生筹委会广播说,筹委会做 出继续罢课的决定。据北大教务处报告,当天约有 50% 学生上课。
下午 3 时 30 分,北京高校学生对话团项小吉等 4 名学生代表到中办、国办信访局接待室询问请愿书的结 果。局长郑幼枚答复说: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有关领导已 和部分学生对话。对话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晚 7 时 30 分,北大三角地贴出北高联声明:“要广 泛进行校园民主建设,如自治会的选举、确认,保留校 园民主墙,绝不让它轻易失去。要继续对民众进行宣传,
如进行普法,普及民主自由思想的基本常识。斗争尚在 继续,同学尚需努力。
22 时 30 分,北师大300 多学生在校内 3.18 纪念碑 前集会,北师大学生自治会决定,明天继续罢课一天。 集会上广播了北高联通知:宣布五四复课是政法大学学 生周勇军的擅自决定,要追究其责任。在政府没有答复 我们的对话要求前,为了巩固现有成果,同学们应继续 罢课。
23 时许,北大 200 多名学生举着“坚持罢课,决不 罢休”、“为民主忍痛罢课”、“争民主求助恩师”等横幅, 高呼“坚持罢课,师生团结”等口号,在北大教师宿舍 区游行。
李鹏《六四日记》记载:下午,赵紫阳主持中央政 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关于制止动乱小组前一段工作总 结和下一段工作布置的汇报。乔石重点叙述了 27 日学生 大游行前的情况,......。乔石肯定了动乱的事实。赵 紫阳在常委会上说,如果北京高校学生会进行改选,即 使一些闹事学生当选上台也没有大的关系。因为这些人 在广大学生中没有威信,在台上久不了。这是赵紫阳变 相承认非法学生组织,这与学生把今后斗争焦点放到承 认学生自治组织的意图不谋而合。 赵紫阳提出一个问 题,他认为中央与学生对话,也不一定都由学联或青 联类官方式的学生团体参加,学校里学生自己产生的组织也可参加,学生自愿结合也可以。与会同志不同 意赵紫阳的意见,认为不能放弃学联和青联的领导 权。
天津的南开大学学生自治会在校内张贴《公告》称: 全国各地爱国民主运动已进入一个新时期,现就有关问 题请教校内外关心学运的师生:1、在当前形势下爱国民 主运动走向何处?2、各国民主运动进程及其对我们的教 益。3、校园民主制度的形成途径。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报导:由总理李鹏、政治局 常委乔石、胡启立和李铁映以及公安部长王芳组成的、 由李鹏占支配地位的“学生事务委员会”,一直主管平息 学潮的工作,坚持政府只与官方学生会的代表进行对话, 从而实际上阻止了与学生展开真正对话。
纽约《亚美时报》报导:刘宾雁已等不及中共当局 开放报禁了,动手筹办《中国!中国!》杂志。他说,这 份在美国出版的刊物不依附任何政党,将以人民利益出 发,报导中国现状,进行分析论证,帮助海外了解中国 的历史和现状,寻求问题所在和解决的办法。
1989 年 5 月 9 日 星期二
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郭家宽、学校教育 部兼科技部主任李大同把有 1013 名首都新闻工作者签 名的请愿书送交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请愿书要求与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人对话。李大同在递交请愿 书时向在场的中外记者宣布,请愿书的 1013 名签名者分 别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 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 30 多家首都新闻单位。
新闻工作者请愿书列举了三项对话内容:1、引起海 内外强烈反响的上海《世界经济导报》总编钦本立被停 职;2、新闻单位无法对最近发生的学潮做客观公正全面 的报导,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事态的发展,违反了党的 十三大提出的重大情况要让人民知道的原则;3、袁木 4 月 29 日同首都大学生对话时关于“我国新闻是自由的, 报社实行总编负责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这恰恰是新 闻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记者递交请愿书时,近千名来自北大、北师大等 校学生聚集在记协门前声援请愿的记者,举着写有“新 闻自由,解除报禁”、“声援新闻界之良心”、“向新闻工 作者致敬”等横幅,高呼“为民说话,事关重大,团结 起来,振兴中华”等口号。
晚上,北大筹委会在校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读了 北高联声明:5 月 4 日周勇军擅自以北高联名义宣布复 课的决定作废,将周勇军开除出北高联。新闻发布会上, 北高联通知:5 月 10 日中午,北京各高校学生到政法大 学集合,骑车环城游行。游行的目的:
1、给政府施加压力,尽快答应学生对话条件;
2、支持新闻记者的请愿, 声援钦本立;
3、向社会声明学生没有复课,仍有罢课。
李鹏《六四日记》称:赵紫阳今天还出席一个"理论 研究联络小组"的座谈会,他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 快,这是我们主要吸取的教训,得出的结论。”赵讲话,说 常委研究过,但有些又是他个人的意见:一、非法学生 组织不能承认,但学生会改选不可避免,强调学生自治;
二、新闻开放势在必行;三、廉政措施:审计五大公司, 要交人大审议;四、取消特供。我说,赵紫阳讲的这几 条意见常委都没有讨论过,紫阳讲话不能代表常委。 紫阳讲话要害是通过新闻开放进一步煽动动乱。把对 动乱的处置权由党中央转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显露 出要夺中央常委权的端倪,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李鹏《六四日记》:下午,万里同志主持召开的全国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会议决定,6 月 20 号在北京召 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学生游 行示威和罢课问题的汇报,还要审议《游行示威法》和 清理整顿公司的汇报。本来按照正常运作程序,人大常 委会的议程应首先由人大常委的中共党组提交中央政治 局常委审议,通过之后,再由人大常委党组作为议案提 交委员长会议决定。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也合乎民主的原则。
南开大学贴出该校学生《5 月 8 日 17 点 20 分长途 电信局与北大通话》大字报,称北大仍坚持罢课;要坚 持到五月中旬戈尔巴乔夫访华。
甘肃省兰州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铁路 学院一千多名学生,举着“取消新闻封锁,要求民主对 话”、“打倒官倒、打倒官僚”等横幅上街游行至甘肃省 政府。
山西省太原的山西大学、山西矿业学院等校约 1800 名学生打着“民主万岁”、“惩治官倒”的横幅沿太原市 主要街道游行。部分学生试图进入陕西省委、省政府大 院请愿。此前, 自 5 月 4 日凌晨开始,太原市每天均有 学生上街游行。
据全美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数字,中国留美学生学 者为支援中国大陆学生民主运动而募集到的钱款已 逾三万美元。全美留学生们普遍希望这笔捐款能用于 北京学生出版自己的报刊。
1989 年 5 月 10 日 星期三
上午,赵紫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 全面分析了全国学潮情况,并就廉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等 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决定:一、政治局成员按现有分工 与各口子负责人一道与各条战线群众进行对话和座谈, 倾听群众呼声。二、将这次政治局会议中讨论涉及需要
全国人大立法或需要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问题,建议全 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列入下次常委会议予以审议。三、关 于廉政和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政治局要再开会进行专题 讨论并定出具体措施。。四、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戈尔巴乔 夫来访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中苏首脑会晤成功。戈尔 巴乔夫访问期间,要确保天安门广场的庄严,并提前做 好清场工作。五、万里对美国、加拿大的访问如期进行。
下午,万里主持召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讨论关于召开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的问题。 委员长会议决定:第 7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8 次会议于 6 月 20 日左右在北京举行,会期一周。委员长会议建议 本次常委会:一、听取关于清理整顿公司情况的汇报;
二、听取学生游行示威和罢课问题的汇报;三、审议国 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草 案)》议案;四、听取关于新闻法起草情况的汇报等。
14 时,按北高联通知,北大、清华、北师大等 11 所北京高校的近万名学生打着“声援首都新闻工作者”、 “新闻要说实话”等横幅,骑自行车游行,先后到中央 广播大楼、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单位,呼喊“新闻自由” “声援《世界经济导报》”等口号。
晚上,人民大学工会青年部在校内举行报告会。戴 晴、包遵信等在会上发表演讲,戴晴演讲时说,四.二七 游行,学生取得了胜利,从 1989 年 4 月27 日开始,我们国家统治了中国人上千年之久的威权统治,从此就要 结束了。
中午,南开大学出现题为《和平民主进京》大字报: 学生运动正处在关键时刻。为了把本次学生爱国民主运 动推向新的高潮,天津市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南开大 学学生自治会决定组织“和平民主请愿团”于 5 月 14 日骑车进京。
晚上,天津高自联在南开大学召开天津各高校自治 会负责人会议,宣布:5 月 14 日天津赴京和平民主请愿 团共有五百人参加。进京目的:1、欢迎戈尔巴乔夫先生 访华;2、声援北大,敦促政府尽快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3、要求深化政改,加快民主化进程。
山西大学出现由 5 所高校所组成的“学生联合自治 会”的紧急通告,宣布各校开始总罢课,组织学生上街 游行。8 时 20 分,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学院、山西矿业 学院等校逾三千学生举着“省府大楼天下第一,人民生 活倒数第二”等横幅游行至山西省委省政府大楼。
海南大学五百多学生于凌晨 2 时游行到海南省委门 口静坐,要求省政府领导出来对话。20 时,海南大学、 海南医学院约两千名学生继续上街游行,并多次与守卫 海南省委大门的武警对峙,要求与省政府领导对话。
1989 年 5 月 11 日 星期四
下午,杨尚昆去邓小平家汇报。这次私下谈话主要 谈论了以下问题:一、这次学潮为什么结束不了。二、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支持学生。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态 度。四、军队的情况。五、北京和地方政府的态度。六、 下一步怎么办。邓小平特地询问了军队对学潮的看法、 态度等情况,杨尚昆作了详细汇报。可见邓小平已有动 用军队镇压学生运动的念头。
下午 2 时许,北大校园内贴出署名“46 楼部分研究 生”的《紧急建议》:鉴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建议破 釜沉舟,采取如下紧急措施:A、集体绝食,具体时间、 地点可商量。B、竭尽北京高校之全力,于戈氏访华之日 游行进驻天安门作最后拼搏。成败在此一举。
据北大、北师大学生反映,北高联成员王丹、吾尔 开希等人今晚聚会策划绝食,筹备有关组织。他们的理 由是:“绝食是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谁也没有权利阻止。” 北高联关于绝食的通告明天将会在北京各高校公开发 布。
晚 7 时,北大筹委会在第二教学楼 203 教室举行新 闻发布会,由天津学自联两名代表介绍天津学运情况。 北大筹委会宣布:学生要求对话,政府在一个星期内答 复;北高联总部由政法大学移至北大;在戈尔巴乔夫来 华期间将邀请他来北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前往中国青年报社,就 这次学潮的报导和新闻改革等问题与该报记者、编辑对 话,听取意见。在一千多名记者签名要求对话的请愿书 递交上去仅两天,胡启立便来到记者中间听取意见,此 举可谓罕见的迅速反应。参加对话会的有共青团中央第 一书记宋德福、书记李源潮、中国青年报原社长余世光、 中国青年报原总编辑王石等。该报社长兼总编辑徐志庆 主持了对话会。胡启立首先表示,什么都可以说,特别 欢迎听到不同意见。
该报记者部主任、曾去递交请愿信的郭家宽发言: 新闻界对这次学潮没有作出全面反映,是学潮不断扩大 的原因。我们的新闻界就与国家的计划经济一样。新闻 界在 1958 年就起到帮凶作用,祸国殃民;文革中更是起 着帮凶作用。郭家宽表示不同意袁木所说的报社已实行 总编辑负责制,他认为一遇到重大问题时,这就不行了; 党对新闻界还是限制太多,希望逐步放松一下,按新闻 规律办事,这样有利于民主气氛下的安定团结。胡启立 对此的回答是“很好”。
起草对话请愿信并第一个签名的该报科教部主任李 大同发言:无论从今天的社会情况,无论是世界潮流, 新闻业是有独特功能的职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工 具,但现在往往总是把新闻界简单地等同于党的宣传干 部,进行管制,进行约束。在重大的突发性事件的报导
中,我们这些第一线的记者编辑感受到的是刻骨镂心的 耻辱感!为我们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感到耻辱。这伤害 了我们的职业自尊。新闻是记录事实的,将来翻开历史, 这会是怎样呢?李大同披露,该报一位副总编没费劲就 迅速整理出三十个中宣部下达的各种各样的新闻禁令, 这些禁令都是近两年下达的。他说,请中央领导像学习 法律一样,学习当代新闻的基本东西。最重要的问题就 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树立现代新闻观念。
该报原总编王石发言:我不赞同《人民日报》四二 六社论,根据我听到的同志们的意见,是不是起初对学 潮有不科学的判断?开胡耀邦追悼会,那么多高级干部, 面对广场上那么多学生,心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复杂心 情?一些同志看到那个场面都流泪了。我问学生们是什 么时候来的,他们说走了六个多小时。我就想,这么多 学生就站在那儿为了什么?我想里头一定有很多共青团 员,......最使我难受的是三个学生下跪。人民大会堂 啊,应该是反映民意的地方。究竟理解不理解学生?
该报另外几位记者贺延光、刘扬、张岳庚、孙亚明 也发了言,内容包括对这次学潮的看法,群众对学潮的 反应,对《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被停职一事的反对意见, 对党报与非党报应该分类的建议,中央的决定在基层的 反馈,对即将出台的新闻法的意见等。
胡启立较少插话,他最后总结说:今天来不虚行, 不仅是对话,今后在有些问题如新闻法等问题,都应当 按法律程序办。加速新闻改革,是我们的共识,新闻改 革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我的认识也不够,我承担责 任。通过这次事件,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通过中国政 法大学校党委书记向北京高校对话团团长项小吉转述政 府就学生们要求对话的答复,信访局称:中央正在研究 学生们要求对话的问题,暂时还没有结论,不过,信访 局会在本周内随时通知学生们中央的有关决定。
15 时 35 分,同济大学学生、1986 年学潮的骨干曹 建华等“决策组”成员在复旦大学召开记者会。《世界经 济导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上海电视台、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记者出席。会上决定组织七人 请愿团,以上海高校联合会名义赴京请愿。
上午,山西大学、山西医学院、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太原电力专科学校等校逾六千名学 生游行到山西省政府静坐,要求与省长对话。省委、省 政府办公厅负责人出面与学生对话。
20 时 50 分,海南大学 2000 多名学生打着“打倒官 倒”、“自由万岁”、“惩治贪官”等横幅,呼喊口号,在 海南省省会海口市游行。李鹏《六四日记》:上午,邓小平秘书王瑞林给我来电话,传达小平的意见。小平说:没有 4 月 26 日社论,
就没有今天形势的缓和,要我坚决顶住来自内外的压力。 王瑞林和李先念的秘书徐桂宝、陈云的秘书许永跃都列 席了昨天政治局会议。下午 3 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 秘书长彭冲来找我,说,6 月 20 日要召开人大常委会,
议程包括学潮问题,要国务院准备向会议作报告。我当 即表示这样做不妥。立即打电话给赵紫阳,认为在目前 情况下召开人大常委会讨论动乱问题是不合适的。...... 后来赵紫阳来电话告诉我,昨天人大委员长会议已作了 决定,将听取整顿公司和听取学潮的汇报,不好改了。
这使我不能不怀疑,这是他们早已商定好了的。
李鹏《六四日记》:晚上 7 时半,应王震邀请,我到 他家谈话。他强调四个坚持,建议开一次类似 1960 年中 央召开的六千人大会,来统一党内思想,解决动乱问题。 王老的想法是好的,反映了一个老革命家的赤胆中心。 但是。目前不具备开这样大会的条件。
李鹏《六四日记》:今天,乔石主持了制止动乱小组 的办公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维 持社会秩序的措施,包括坚决维持校园的稳定,依照北 京市法规加强对游行示威的管理,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 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中央的方针。
1989 年 5 月 12 日 星期五
上午 10 时,北大约 200 名学生头缠白布条,骑自行 车到中国记者协会,据一位手持话筒的学生说,他们听 说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在这里与首都新闻工作者进行对 话,特意赶来。其实,袁木是在中国记协举行中外记者 会,不是对话。
下午,北高联宣布:他们将举行一次绝食。在北大、 北师大、北航、中央民院等高校贴出征集参加绝食的签 名大字报,主要内容:13 日中午 12 时集合去天安门广 场绝食请愿,希望同学们报名参加。绝食的目的是:1、 要求新闻自由,取消报禁;2、促使政府与学生对话;3、 促进民主化进程。已有王丹、吾尔开希、熊焱等近百人 在绝食大字报上签名。北师大研究生柴玲在北大三角地 发表激情的演讲,呼吁学生参加绝食。
下午 3 时许,北大约 400 多名学生在校内塞万提斯 像前举行第 17 次民主沙龙。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 究员包遵信应邀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包遵信在 演讲中充分肯定了学生运动。
19 时 40 分,上海学生 7 人请愿团抵京,10 余名北 京学生高举“热烈欢迎上海学生首批请愿团”横幅在北 京火车站迎接。随后上海请愿团到达北大,受到北大筹委会欢迎。7 人请愿团赴京途中,列车每停靠车站,就 把请愿团横幅挂到窗口,进行宣传。
在首都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传达了赵紫阳 5 月 6 日同胡启立、芮杏文的讲话。此后,《人民日报》等 许多中央报刊于是便对学生的游行、静坐、绝食等采取 充分肯定、积极支持的态度,作了大量报导,新闻界请 愿、签名等活动大量增加,并与学生进一步相结合。
北大的王丹、封从德、北师大的吾尔开希和北京电 影学院的马少方联名致函中共中央,主要有三点要求:1、 官方应肯定今次学潮是学生爱国民主运动。2、真诚平等 对话。3、让学生在校园内实现民主化,成立自治会,逐 步制度化和合法化。
《人民日报》发布评论员文章说,我们国家存在的 问题,包括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只能在稳定的大局下, 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逐步解决。这仍然需要有关各方 面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稳定的大局。
【新华社温哥华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于 下午二时半飞抵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开始对加拿大 和美国进行为期 21 天的重要访问。
【新华社北京电】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章钟基今天说, 中国今年头四个月的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27%。 (物价飞涨是广大民众支持学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鹏《六四日记》:11 时半,我到紫阳处,乔石在。 赵提出学生夹道欢迎戈尔巴乔夫在国际上将产生不好影 响。他提出,由李铁映出面与学生对话代表团谈话。我 说,这实际上等于承认非法学生组织,而且并不能因此 就阻止学生闹事。(赵接受了李鹏意见)晚上,苏晓康、 郑义、包遵信、刘再复、远志明、王鲁湘等 40 余人 在红庙一家旅馆开会,议定 5 月 15 日发动知识界大 游行,公开发表一个宣言,叫“五•一六宣言”。苏晓 康和王鲁湘都是反动电视剧《河殇》的作者。
上海的同济大学组织游行的曹建华等人在 229 教室 召集 200 至 300 名学生开会,着重议论如果赴京请愿团 失败了,如何争取与上海市委对话等问题,并计划成立 “民主论坛”或“民主研究会”组织。
1989 年 5 月 13 日 星期六
上午,北大、北师大、政法大学等院校相继贴出北 高联发布的《绝食书》和《绝食宣言》。绝食请愿是由王 丹、吾尔开希等人以个人名义发起,北高联内部对此时 发起绝食请愿有争议。学生绝食请愿是八九民运中的重 大事件,是一个转折点,引发各界声援,学生运动转为 全民运动。
8 时 30 分,北大三角地贴出署名“首都高校自愿绝 食者”的《绝食宣言》:各位亲爱的同胞,在继前几次声
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以后,今天,我们决定在天安门 广场进行绝食斗争。绝食原因:第一,抗议政府对北京 学生罢课采取的麻木冷淡态度。第二,抗议政府拖延与 北京高校代表团的对话。第三, 抗议政府一直对这次学 生民主爱国运动冠以‘动乱’的帽子,及一系列歪曲的 报导。绝食要求:1、要求政府迅速与北京高校对话代表 团进行实质性的具体的真诚平等对话。2、要求政府为这 次学生运动正名,并给予公正评价,肯定这是一场爱国 民主的学生运动。绝食时间:5 月 13 日下午 2 点出发。 绝食地点:天安门广场。绝食口号:不是动乱,立即 平反!马上对话,不许拖延!为民绝食,实属无奈! 世界舆论,请声援我们!各界民主力量,请支援我们!
9 时 30 分,北大筹委会广播了绝食行动方案:1、 11 时 30 分纠察队在南校门集合。2、绝食团中午 12 时 出发,13 时到达北师大誓师,通电中外记者、红十字会 和各国政府。3、纪律:除水和饮料外,不进食任何食物, 不准带巧克力等食品。
10 时 30 分,北大学生绝食团 100 多人头扎白布条 进行绝食宣誓,誓词:“我宣誓,为了促进祖国民主化进 程,为了祖国繁荣,我自愿绝食。坚决服从绝食团的指 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宣誓结束后,部分青年教师在 校园内的燕春园(餐厅名字)为他们饯行。北大作家班
一些学员在燕春园打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快 回还”横幅为绝食学生送行。
下午 1 点许,北大、清华、北师大、政法大学、北 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航、北京医科大学、北 京农业大学、中央民院、北京经济学院、北京机械工业 管理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 13 所高校的 300 多名参 加绝食请愿的学生在北师大集合誓师。下午 2 点许,从 北师大出发。15 时 25 分,300 多名绝食学生及上海七人 请愿团的三名学生,在两千多名学生护送下到达天安门 广场。围观群众达三、四万人。 17 时 40 分,绝食学生 再次宣誓后宣布:绝食开始。
午饭前,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浦志强等人在校 门口拉着“为民主自由绝食”横幅,因报名参加绝食者 不多,浦志强悲愤呼吁“难道法大的男子汉都死绝了 吗?!”我(吴仁华)与青年教师刘斌临时买了巧克力让 他们路上补充热量,以四特酒为他们壮行。临出发,浦 志强对着校门磕头诀别。
18 时,王丹、王超华、马少方三名北高联负责人在 中国历史博物馆西侧台阶上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王丹 宣读了《绝食宣言》,王等二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王丹 表示:“这次绝食请愿活动,同学们已决定不达目的决不 罢休。”
22 时,北大校内贴出季羡林、严家炎等 226 名北大 教师签名的给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公 开信,建议:1、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人尽快与首都高校 学生对话代表团进行实质性对话,以求尽快妥善解决问 题。2、应当尽早对这次学潮的性质做客观、公正的评价, 以安民心、党心,不应采取拖延政策。3、应当高度重视 这次绝食请愿活动,以认真、谨慎和人道主义的态度, 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晚,严家其、苏绍智、包遵信等人在北大贴出《我 们再也不能沉默了》的大字报,动员知识分子参加他们 准备发起的 5 月 15 日声援学生绝食活动的知识界大游 行。“不能再沉默了,拿出我们的良心、勇气和社会责任 感吧!!让我们书写历史!!!”
上午,李鹏在首都钢铁公司与工人进行官式座谈、 对话。下午,赵紫阳与乔石、胡启立、阎明复在人民大 会堂与首都工人代表进行官式座谈、对话。
有消息说,赵紫阳、杨尚昆、李鹏都对学生绝食的 突然行动感到气愤。中共高层商议决定:一、晚上先由 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与高校教师和绝食学生座谈。二、 如果座谈没有大的效果,则由李铁映、李锡铭、陈希同 等到广场劝说学生回校。三、为防止事态扩大,将欢迎 戈尔巴乔夫的仪式由人民大会堂东门外临时改在首都机 场举行。
晚 8 时,阎明复邀请部分高校教师和北高联、学生 对话团、绝食学生代表 20 多人座谈,包括刘晓波、周舵、 王超华、王丹、吾尔开希、柴玲、马少方等人。座谈没 有实质性结果。座谈结束后,阎明复当即向赵紫阳作了 汇报。
晚上 9 时,北京市政府安排的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医 务人员和北京市急救中心的两辆救护车进入天安门广场 附近,医务人员开始救护工作。
李鹏《六四日记》称:(杨)尚昆告,上午 10 时他 和赵(紫阳)去邓(小平)处。赵对邓提出,采取对话、 通过人大、增加透明度来解决学潮问题。小平讲:我赞 成搞透明度,但怎样透明法要研究。非法组织不能承认。 要办出几件实事,争取大多数人的同情,社会的同情。 小平对赵紫阳说,我现在感到很疲劳,脑子不够用,耳 鸣得厉害,你讲的话我也听不清楚。实际上小平用很清 楚的语言否定了赵紫阳要在新闻上搞透明度的做法。对 邓这次重要讲话,赵紫阳始终没有透露出来,也没有向 常委传达。
随着戈尔巴乔夫访华的日益临近,北京掀起新闻战 热浪,各国记者云集北京。据透露,戈氏抵京当天,外 国记者人数将超过九百名。美国四大电视公司 ABC、NBC、 CBS、CNN 派出了七。八十人的强大阵容,并自带地面卫 星站,已到了北京。
下午,清华大学的班代表约3百人在西阶教室开会。 张铭代表学生筹委会宣读《校园民主宣言》,要求中共党 团退出学校管理,学生会直接选举产生,学生社团独立、 财务自主,校内自由办报纸杂志广播,教授治校,学术 自由。《校园民主宣言》作为近期纲领,具体可行,得到 全体投票支持。
入夜后,空旷的天安门广场风很大,下午出校门 的学生们衣服单薄,饥寒交迫。我(吴仁华)让一些 负责后援的学生赶快回校准备御寒被服,并通知师生 明天尽速到广场声援。
(今日回顾中首次提到北师大中文系讲师刘晓波。 八九学运发生时刘晓波正在美国纽约当访问学者,与几 个同道约好回国参与。刘晓波在日本转机回国时,正逢 杀气腾腾的人民日报四二六社论发表,是否回国犹豫不 决,最终登上回国飞机。其他几位没有遵守承诺回国。 刘晓波 2010 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