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知青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小宛农场当农工,有一段时间患了皮肤病,湿疹。那是 1970
年冬季,我的小腿上长出一些疹子来,其痒无比。一开始我没在意,一发痒就抠,结果抠破
溃烂了。去农场卫生队——我们是兵团建制,农场的医院叫卫生队——看了几次医生,谁知
病没治好,反而加重了:溃烂扩展到大腿,化脓,流黄水。后来不得不住院治疗,由一名叫
尚春荣的医生给我治疗。
尚医生三十二三岁,甘肃省通渭县人。他是从部队上转业下来的军医,1956 年入伍,先是
当卫生员,后来提干当了军医。
他 1965 年转业,在甘肃省农建十一师中心医院当医生,后来农建十一师分成农一师和农二
师两个师,他调到农一师小宛农场卫生队当医生。
我们卫生队的医生大都是大学生和中专生,还有两个提拔起来的知青。专科出身的医生对我
们这些农工总是有点高高居上看不起的样子,而那些知青提拔的医生,农工们又不大信任,
认为他们没多少专业知识会庸医害人!我们去卫生队看病,都愿意找尚春荣看病。尚春荣虽
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搞了多年医务工作,治疗常见病很有经验。他还有个优点,就是当过
兵,性格活泼,爱交往,对农工热情。他能和知青一起聊天,甚至一起发牢骚。农工们有事
去求他,譬如说想开张病假条休息几天,或者想开个转院证,借故到玉门镇或者嘉峪关市去
玩几天,他都能让你满意。他说,玩几天就玩几天去吧,蹲在农场里就像劳改犯一样,蹲傻
了。我那个连队有两个青年谈对象,女的怀孕了。但两人又不愿结婚。——很多知青不安心
边疆建设,害怕结了婚就永远也不能离开农场了。那位男青年找了一次尚春荣,尚春荣就给
他的女朋友开了一张介绍信,去安西县人民医院做了流产,丑事就掩盖了。
那次我住院三个月,天天和尚大夫见面,聊天。尤其是他值夜班的日子,我经常在医生值班
室和他聊天,听他讲故事。他入伍后一直在公安部队服役,见过世面,阅历丰富;他的大脑
里装着许多大悲大喜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下边就是他讲的一个故事。
我对你说过,我是:1956 年入伍的义务兵,国家制定新兵役法之后的第一批义务兵;在那
以前,招的兵都是志愿兵。那年,国家在我们县招了一连新兵。入伍后在兰州的新兵连受训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又把我送到兰卅市七里河区的兰州部队总医院卫生员大队学习了三
个月,就分到陕西的三零四五部队当卫生员去了。
我们那个部队是看押犯人的,押着犯人修铁路。我到部队那年,部队就调进甘肃了,改编为
内卫七十二团,修宝成铁路,然后又修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修到柳园,修到省界,犯人就不再参加铁路建设了,由铁路工人去修了,我们那个
团就专门看押张掖和酒泉地区的监狱和劳改队。我跟你讲过,我在团卫生队当过卫生员,在
双塔水库当过卫生员——那里有我们的一个连看押犯人修水库。从水库下来之后,团卫生队
的队长跟我说,你到一营卫生所干一段时间去吧,你是老卫生员了,要提高一下技术,争取
提干。我明白他的意思:在连队当卫生员,只能治个头痛感冒,重病号送营卫生所和团卫生
队;在团卫生队当卫生员,看病的都是医生,轮不着我给人看病。在营部就不同了,营部的
卫生所就一两个医生,忙的时候卫生员当医生用,可以锻炼人。我猜对了,到了一营营部,
果然就给了我处方权,我可以给病号开处方治病了,不再拿我当卫生员使用了。
一营营部在酒泉东边十公里处的城郊农场。那里有二千劳改犯种地,一营的一个连队当警卫。
我在那儿干了几个月,天已经冷了,那是 1960 年的 11 月下旬吧,营长找我说,小尚,你到
团部卫生队去一趟。季队长来电话了,叫你到他那儿去一趟,可能要给你派个啥任务。我问
营长,执行啥任务?背背包不背?营长说我也不知道啥任务,没说叫你背背包。执行任务,
又不背背包,这到底是个啥任务嘛。我心里疑疑惑惑的,就坐上一辆去酒泉拉货的马车去了
团部。
那时候我们的团部在大衙门那儿,就是酒泉邮政街东边。我到了卫生队,问季队长,你叫我
来做啥?季队长说,接到上级的指示,说夹边沟农场的劳教人员病号很多,死了不少人,叫
我们派个医生去那儿协助工作,抢救人命。我考虑你去合适。我吃了一惊,忙说,季队长,
我是个二把刀——卫生员嘛,你叫我去抢救人命哪行呀,我会抢救人命吗?你派个有能力的
医生去吧。季队长说,我考虑了,这事你去最合适,你胆子大,不怕死人。再说,那里也不
缺医生。那是个右派农场,大医院来的医生、教授多得很。叫你去,是叫你到那里跟人家学
习技术去,将来好提干。我想了想,觉得季队长的话有道理:我在团部卫生队当过两三年卫
生员,好几次外出执行任务,队长都派我去。原因是那些专科毕业的军医们看见劳改犯或是
遇上战斗,心里发怯。有过战斗呀,那一年嘉峪关公社发生武斗,部队去镇压,枪声一响,
和我一起去的两个军医腿都软了,不会走路了,我不仅要抢救伤员,还要照顾他们。于是我
说,好吧,明早我就去。季队长说,到药房里领上些药,背上些强心剂和葡萄糖,多背些。
我说那我就领药去了。
我已经出了办公室,他又喊,哎,回来,回来,你先不要走。我走回来。我以为他还有什么
事要说,但他却看着墙壁吸烟,像是在思考什么?良久才转过脸来说:你就到一营二连去住
吧。我觉得他的话有点可笑。夹边沟农场驻着我们的一个连队——一营二连,我去双塔水库
之前,还在那个连当过半年卫生员,我去夹边沟农场当然要住在那儿,这还用你嘱咐吗!我
说,季队长,我还以为你叫我住宾馆去哩,可那里哪有宾馆呀!季队长是陕北人,1938 年
当的兵,解放后授衔大尉,很快又升为少校。他平常严肃得很,也就我敢跟他开玩笑,因为
我胆子大,完成任务好,他喜欢我。他短促地笑了一下,说,你到了那里,遇到啥特殊情况,
一定要给我汇报。记住,你住在二连,可不归二连领导,有啥事向我汇报。
我说,有啥特殊的事?
嗯……他沉吟着说,能有啥特殊的事我知道吗?我是诸葛亮吗,能掐会算吗?我是提醒你,
那里押的都是右派,还有一些大右派,阶级斗争情况复杂,啥事都可能遇到。要真是遇到难
办的事了,可不要擅自做主。
我说是。
他说,去吧。把事情办好。这是你独自执行任务,不要出麻烦。
我在去药房的路上心里觉得好笑。季队长向来说话干脆利索,今天怎么变得婆婆妈妈的。第
二天早晨,我背着领好的药,先到城郊农场背上背包,再步行到夹边沟。夹边沟农场你知道
吗?噢,你昕人说过?那好,那我就不介绍夹边沟农场的情况了,我只讲我的经历。那时候
部队汽车很少,我是步行走去的。我先到部队,把背包放下,就背着药去了夹边沟农场的场
部。
我们部队为什么要在夹边沟驻一个连队呢!不是,不是看押右派的。1959 年,甘肃省的吃
粮就出现困难了,部队的战士一月就供应三十八斤粮食。部队上都是年轻人,三十八斤粮食
吃不饱呀。为了解决缺粮问题,团领导抽了一个连在夹边沟开荒,种地。开荒的第一年,我
在那儿当过卫生员。那一年,团部机关的干部,包括卫生队的医生和卫生员都下去过,开荒、
修渠。我在那儿当卫生员时指导员上课讲过,平时不要到夹边沟农场乱转,不要叫右派当成
部队是看押他们的。我们没那任务。但是指导员又讲,如果农场发生暴动和骚乱,我们一定
要坚决地制止和镇压。连队离着农场的场部几百公尺,但每天晚上派一组游动哨在农场的围
墙外边巡逻,逢节假日还要加岗哨。我原计划见一下农场领导的,可到了办公室门前没遇见
人,冷冷清清的,见一间房门口钉着个木牌牌,写着医务所三个字。我敲敲门走了进去。医
务所坐着三四个人。看我进去,他们也是不明就里,停止了说话,忽地站了起来。我想,他
们是惊了一下,因为我一身军装,还穿着军大衣,我的领章上是个红十字。我问这里是夹边
沟农场的医务所吗?他们齐声说是。我问您们医务所的领导哩?他们说领导到城里劳改分局
要药去了。这时他们还站着,我就说了一声:你们都坐下,站着做啥!
他们坐下了,拘谨地看着我。我说,你们不要紧张,我是酒泉的部队上派来的,给病号治病
的。领导说了,你们这里病号多得很,人死得止不住,叫我来协助您们给病人治病,抢救人
命。
别的啥事我都不管。你们把情况给我介绍一下,你们几个人也自我介绍一下。
那几个人自我介绍了一下,一个姓杨,是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主治医生,右派,临洮县人;
有个小个子,兰州市工人医院的主治医生,右派……还有个女右派,是省人民医院的护士长。
在他们面前,我是当然的领导了,他们向我汇报:病人很多,有些病人血糖过低,思想包袱
重,精神状态不好,死掉了。我说,问题这么简单吗?是血糖低的问题吗?血糖低就能死人
吗?血糖为什么低,什么原因造成的?
他们都不说话。我看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就不问了。我知道,他们不敢说真话,他们就是
说真话才犯错误的,才送到这儿来劳教的呀,他们敢说真话吗?我说,你们领我到号子里看
一下去。
那个姓杨的医生领我去号子。我记得往北边走了几十公尺到一百公尺的距离,进了一个大院。
大院里边是一排一排的房子。房子里像是没有啥人。我问那个姓杨的:这些房子怎么都空着?
他说,人都调到高台县的明水农场去了,走了两三个月了,夹边沟剩下些老弱病残了,都起
不来了,都成病号了。
我问有多少病号?
他说三百多吧。我们进了第一间房子。是一间大房子,有三问房那么大。正面和左右都是盘
的土炕,像马蹄铁的形状。睡了二十多人,还没把炕睡满。
啊呀,那些人睡在炕上的样子,叫人心酸呀。右派,都是些干部呀,应该是体面人嘛,竟然
一个个像是叫花子,穿得破破烂烂的。有的人腰里还系着麻绳。可能是冷吧,我就没有看见
火炉子嘛,系个绳绳暖和些。大部分人睡着,少数人在炕上坐着,还有个人用一个装饼干的
罐头盒子做的炉子在茶缸子里煮什么,烧的是一本书。他就跪在炕上,罐头炉子也放在炕头
上。他的身旁还堆着几本书。他手里的那本书撕得剩下几张了。
我问那个人:你煮的啥?他回答,干菜叶子。人们的模样确实吓人呀。有的人瘦得像柴棍棍,
眼睛陷得深深的像两个黑洞洞。腮也陷下去成了两个坑坑。脸上一点儿肉都没有了,脸皮薄
得就像直接贴在骨头上的牛皮纸。有的人浮肿,肿得像是大胖子,头肿得像背斗那么大,脸
有脸盆那么圆。
由于怕冷,那些人把所有的衣裳都穿上了,衬衣,绒衣,棉衣,棉衣外头又套着棉大衣或皮
大衣。浮肿的人的眼睛细细的一条缝。胖得睁不开。我问了几个人,哪个单位的?从哪里来
的?犯的什么错误?
回答的都很简单。我想,他们可能是怕我,看我穿着军装,搞不清楚我的身份。我叫那个姓
杨的医生介绍一下,我是部队上派来的医生,是来给大家看病的。他一介绍,情况大变,把
我吓了一跳:七八个人忽地从炕上下来了,围住了我,手里都拿着写好的信,叫我替他们发
信。我没接信,我没想过会出现这种情况,不知该怎么处理,再说,季队长说过阶级斗争复
杂不要惹麻达的话。那些人看我不接信,就硬往我的大衣口袋里塞。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解
放军,拜托你了,求你了,给我把这封信发出去。有的说,我是冤枉的。还有的说,我们受
的这苦,中央不知道,你替我把这封信发出去,中央知道了我们的情况,会搭救我们的。我
急忙说,不要装,你们不要给我装啦。我是来看病的,我不管你们伸冤的事。你们的信应该
叫管教干部寄出去呀。那些人根本不听,硬是把信装进我的口袋。有的人说,我这是伸冤的
信,寄不出去呀,领导要检查哩。我说,你们给我我也寄不出去呀。我就住在这里,不进城
去。他们还是往我的口袋里塞信,根本不听我的劝阻。于是。我很快就从这间房退出来。就
这,我的口袋里装了七八封信。
一下午,我把所有的病号房都走遍了。总共有十来间房,病号三百人。晚上我回二连吃饭,
住宿。第二天,我就和那几名右派医生一起去查房了——巡视病房,或者抢救病号。我们几
个人几乎就没有闲着的时间:查完房回到医务所,想休息一下,喝点水,但不时有护理员或
病号跑来报告,某某人晕过去了,某某人不行啦。我就又跟着他们的医生跑到病房去,打强
心针,或者往静脉血管里推葡萄糖。真是灵得很,已经晕厥过去的人,连气都不出了,往静
脉血管推进去四十毫升易渗葡萄糖,过几分钟,那人就睁开眼睛了。睁开眼睛后似乎还不明
白出了什么事情,左顾右盼地看他身旁站着的人。但是第三天早上有一个晕过去的人,我没
有抢救过来。当时,有几个病人都处于心律衰竭晕厥不醒的状态,都在抢救,我就独自去抢
救这个病人了。我按照前两天学下的办法给他打了强心针,推了五十毫升葡萄糖,后来又推
了一百毫升,此人还是没活转来。后来,我帮着护理员用被子把他裹起来,用绳子系上,抬
到门外边放着。傍晚有专人拉出去掩埋。然后我就回医务所去了。这件事搞得我很沮丧:一
条生命由我的手送上黄泉路了,我这个解放军派来的医生无能呀!回到医务所,杨医生看我
神态不对,问我出啥事了。我回答有个病人我没抢救过来,心里不好受。我问他:你们一推
葡萄糖,病人就活了,为什么我救不活?杨医生安慰我:不怪你,这不怪你。那个病号是抢
救过两次的人,他的渊数到了,谁也救不了他了。我大吃一惊:还有这道理吗?他回答,这
是经验!第一次晕厥的人,推四十毫升葡萄糖就活了,第二次晕厥的人就得八十毫升或是二
百毫升才能救活,如果第三次再晕厥,你推上五百毫升葡萄糖也是白搭!这天中午我回二连
去吃饭,下午上班晚了一点。我从二连打电话给季队长,打到两点半钟才打通,我说有一件
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季队长在电话里问啥事?他说话的口气一下子紧张起来。我说三天
来右派们给我的口袋里塞了几十封信,这些信我不知怎么处置才好,是退还给他们吗?还是
给发走?
他静了一会儿,说,给他们发了。但是略一停顿他又说,不要给二连的通讯员,也不要在夹
边沟的邮局发,你哪天进城,从邮局发了。我要放话筒了,他又问一句:还有啥为难的事吗?
我说没有。不料,第五天还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我已经来夹边沟四天了,每天跟着几位右派医生抢救病人,自认为我的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
提高:可以独自抢救晕厥的病号了。再说,成天泡在病房里,病号们已经熟悉我了,他们不
惧怕我这个解放军了,愿意和我讲述他们的事情了。山丹县的一位县委副书记告诉我,他和
县委书记的关系不好,原因是县委书记虚报产量,放卫星,他很反感。他在县党委会上提意
见:你把产量报高了,我们县交公粮、卖统购粮多,留的口粮就少了,社员要饿肚子。结果
县委给他戴了个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把他送到了夹边沟农场劳教。这叫拔白旗。一位西北
铁路设计院的总工程师,修天兰铁路,他把铁路线设计得离县城较远,他说这是考虑到县城
发展的远景,可是铁路修成之后送他到夹边沟,罪名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我在这几天里走
遍了场部,熟悉情况。一天,走进磨坊,看见一帮女右派在磨面。有个姑娘正在偷吃生面粉,
脸上沾了许多面粉,那样子怪怪的,就像只白老鼠。我问她哪里人,她说是通渭县人。她认
为偷吃面粉叫我看见了,很恐惧,我说她,不要怕,我们是老乡。还有个兰州医学院的讲师,
叫由天,我问她为啥来夹边沟,她说她的工资低,她提意见,领导定她个右派送到夹边沟了。
第五天的早晨,我独自到病房巡视,在第四间病房,一个老汉喊住了我:解放军大夫,问你
个话行不行?
这个老人,前两天我就注意到他了:我给别人看病的时候。他一直是在炕上躺着。他的身上
除了被子,还压着一件狐皮领子的大衣。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似乎连坐起来的力量都投
有了。但这天早晨走进病房的时候,他在炕上倚着被子坐着,大衣披在身上。
我在他面前站住,说,有啥话你说吧。我想跟你打听个人。他的脸上显出很谨慎小心翼翼的
样子。
打听谁?
我问你,你们部队的编制是不是内卫七十二团?我说是。咦,你怎么知道我是七十二团?
他不回答我的问题,又问。你们部队有没有一个叫季自生的人?
我一怔:有啊,是我们团的卫生队长。怎么,你认识他?他答。认识,认识。我又问:你怎
么认识他的?
他回答:你们部队在武威驻扎过吧?
我又说:住过,我们团部和卫生队都在武威住过。
他说:在武威,我的姑娘跟了季自生。我说:是吗?那么说你姓吴?他说:对,我叫吴成祥。
我的姑娘叫吴秀英。
我说:对,对,我们季队长的爱人就叫吴秀英。啊呀呀,这么说你就是季队长的岳父了。他
谦恭地点了点头。知道了眼前的这个老人是我们季队长的岳父,我心里感慨不已。老人瘦得
像个骷髅。他的胡子很长,长得垂在胸前,白花花的。他的头发也全白了,和胡子连在了一
起。衣襟上全是吃饭拉拉的汤水的污斑。但从他脸上的神态,他的长长的胡须,我仍然觉得
他是个有身份的人。他的胡须在进入夹边沟之前,想必是很好看的。我黯然神伤地说:您姑
娘和女婿知道你在这里吗?
嗯……老人支吾了一下。
我又问,你没给姑娘写过信吗?。没写过。
我再问:你为什么不写信呀。你女婿是我们的卫生队长,你写个信,他还不帮助你吗?
老汉不说话。
我停一下说,老人家,你要不要我给您的女婿带个话。
他似乎在思考,过一会儿才说,要是方便的话,你给我要点辣面子。
我说:你不要点糖吗?
他们有糖吗?
有。他有特别供应证。他是校官,少校军衔。
啊,那你就给我要些糖来。
再要些什么?
能要些炒面吗?能要呀。啊呀,你还客气啥呀,他是你的女婿。你都快饿死了,跟女婿要些
吃的有啥不行的。要。我给您要去,要些饼干。
啊,好,好好。解放军,你贵姓?我说姓尚。我还想和老人说说话的,可这时隔壁房子的一
位看护跑进来叫我,说,尚大夫,有个人不行了。我急忙跑去抢救。抢救完病号,我又到吴
老汉那儿去了一趟,坐在炕头上,和他聊了几句。我问他在武威干什么工作的?他说是县工
商联的主任,解放前是商人,经营毛皮生意。我问他女儿是怎么嫁给季队长的。他说女儿在
兰州上的师范,毕业后在武威一中当老师。部队和学生搞联欢时,认识了季队长。我又问,
你女儿和女婿真不知道你在夹边沟吗?他说,应该知道,我给家里写了信,叫家人给姑娘写
信说明我在夹边沟,叫姑娘给我送些吃的。家人来信说写信说了。我说,你姑娘没管你?他
没直接回答我,而是说,可能姑娘没收到信吧,也可能家里人哄我——没写信说写信了。我
说他们哄你做啥嘛?他说,害怕给姑娘和女婿出难题呗!我是阶级敌人了,帮助我还了得呀!
那不是划不清界限吗?同情阶级敌人呀!
我对老汉说,没关系,没关系,你的姑娘知道也罢,不知道也罢,这事我给你办。我找季队
长去。什么划清界限不划清界限,岳父要饿死了,他能不管吗?
这天中午回部队吃饭,我想打电话来的,想在电话里跟季队长谈这件事。可是在连部坐着等
上班时间的时候,我又觉得打电话不妥:接线员听见我们的谈话怎么办,传出去怎么办?从
我来夹边沟之前季队长跟我谈话的神情来看,他是知道岳父在夹边沟劳教的。既然知道岳父
在这儿,又不给予帮助,这说明他的确害怕这件事给他惹出什么麻烦来。
这事我须谨慎处理才是。下午临下班,我说明天进一趟城,去卫生队要点药去。那几个右派
医生很赞成,因为我带来的强心剂和葡萄糖第三天就用完了。翌日晨,我步行 30 公里到了
酒泉县。我先到邮局把右派们的信发了,然后去了团部。一进大院,我就遇见了季队长。看
见我他有点惊讶,问你怎么来了,遇到啥事了吗?我说是取药来的。他问取什么药?我说葡
萄糖,抢救病人最好的药是葡萄糖。
还要啥药?他问。
强心剂。
再啥?豆面疙瘩。豆面疙瘩就是康复丸。用豆面羼上红糖和红枣捏成的圆疙瘩,甜甜的很好
吃,病号们都愿意要。
季队长把我领到了药房,对司药说,小尚是给医疗队来拿药的,要多少拿多少。然后又对我
说,领了药,你到我房子来一下。我想,他可能沉不住气了。
取完了药,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我一进去,他就叫我把门关上,叫我坐下,然后给我让烟。
季队长平时抽的飞马烟,可是这天他从抽屉里拿出一盒牡丹香烟,抽出一根给我。我接过烟,
他又划火柴。不好意思叫他给我点烟,我忙接过火柴盒说,我自己点,我自己点。我点上烟
才吸了一口,他问,怎么样?我说什么怎么样?
他怔了一下,说,你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吗?那些右派医生的水平很高,病号也多。
我说,提高什么呀,病号多是多,可是病情很单纯,就是低血糖。人晕过去了打强心针,往
静脉血管推葡萄糖。再啥事都没有。
他说,遇到啥事没有?
有啥事?
譬如说,遇到什么特殊的人没有?像你们通渭县的老乡呀。
熟人呀……
人嘛,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有个通渭县的丫头,才 21 岁。叫拔了白旗。不过这人我不认识。
还有个人是傅作义的堂兄,叫傅作恭,那里的人说,那是个大家伙。我说农场的情况,季队
长连烟都不吸了,双眼直直地盯着我。我想,应该说他关心的事了。于是,我吸了口烟,又
说,对长,你可不要嫌我多嘴,有件事我觉得应该告诉你:有一个武威人,是个老汉,有
60 岁了吧,知道你的名字。他问我认识你不认识,是不是和我一个部队的。
你怎么说了?
我说不认识,我们部队没这么个人。队长,你不要嫌我说谎,这事,我怕连累你,没敢跟他
说实话。可是,我觉得这事必须告诉你,所以昨天认识了他,今天我就来卫生队,向你汇报。
季队长说,对,你做得对,这事你做得对。他再跟你说什么没有?
没有。他没说怎么认识我的吗?没有。季队长长长地出了口气,身体一仰靠在椅背上,好久
没说话,光是吸烟。我呢,也没说什么话,我不知他怎么想的,怕说多了惹出麻烦。他静静
地坐了一会儿之后,用很神秘的口气问我:小尚,这件事你没跟啥人说过吗?我摇了摇头。
他又说,好,没跟人说好。这种事呀,知道的人多了不好,这我不说你也明白。可是这事呀……
我跟你还是要说实话。你知道不知道,上级叫我们派人到夹边沟去,我为什么派你去?就是
因为你可靠,办事我放心,你也机灵。我害怕别的医生去了,遇到这事处理不好。我跟你说
实话吧,那个打听我的人就是吴秀英的父亲——我的岳父呀。
是吗?我装出惊讶的样子。
是,就是。去年,吴秀英的妈就来信了,说他父亲在夹边沟。这事你可不能对外人说呀。
我说,队长,你放心,这我明白。我不会对人说的。他又长长地出了口气,说,他没说他那
里缺什么?没说要什么?
没要啥。我没说认识你,他能要吗?
你觉得他缺啥?他就是没要也得帮助一下他呀。去年,吴秀英的妈就来信,叫我们帮助一下
老汉。我害怕粘上说不清,没管。现在得管一下啦,不要叫老汉饿死。我心里一阵轻松。我
终于可以完成对吴老汉的允诺了。我脱口而出,说,缺盐,缺辣面子。
缺烟,老汉不吸烟的呀。不是烟,是盐,吃的咸盐。他们一天两顿饭,就是喝些豆面糊糊,
害怕吃盐会浮肿,伙房不放盐,难喝得很。给他带些盐,辣椒面,调调味道。再给带些啥吧?
——带上些炒面,你说好不好?
好,带些炒面,多带些。有饼干了拿上几斤,最好。饼干有,饼干有。要不要再给拿些肉?
拿上些肉,最好炒成臊子,他每顿能调上些。老汉瘦得不成样子了。
再拿些葡萄糖粉。再给拿几件衣裳。
衣裳不要拿。那里死的人多,死人的衣裳没人穿,衣裳不缺,就缺吃的。对了,有毛袜子拿
上一双。我看老汉没袜子穿。用包脚布当袜子。最后季队长说,现在你回家去。明早走的时
候到我家来一趟。从卫生队出来,我就回家了。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我刚入伍的时候,部
队不提倡当兵的结婚,到 1959 年,我们改编为武装警察部队了,挣工资了——一月四十多
元,像外国的职业兵一样。有些人就结婚了。我找了个酒泉姑娘结婚,租间民房住着。第二
天早晨,我背上领好的药品到了季队长家。吃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盐,辣椒面儿,十几斤
炒面和三四斤饼干,还有一茶缸炒好的猪肉臊子。捆好,我背好之后,季队长说,小尚呀,
你就辛苦一下吧,本想给你找个车,又怕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说,用不着找车,四五个钟头就走到了。但临走,我又问了一句:吴老师哩?季队长把准
备好的东西装起来捆好,我一直也没看见吴秀英。吴秀英在酒泉中学当老师。那是个长得很
漂亮的女人。季队长说,她上班去了。但我判断吴秀英就在家里:第一,我去她家的时候才
七点半钟呀,天还不大亮;第二,我叫季队长给他岳父带点钱,他走进里屋去。我听见了吴
秀英细碎的说话声。她是不愿意出面和我接触,不留嫌疑。我是中午一点钟到达夹边沟农场
的。我没去连队,径直去了农场医务所。进了医务所,我倒碗水喝,吃点从家里带着的干粮。
我想略微休息一下就去看望队长的岳父,可是我一个饼还没吃完,有个护士就跑进来了,说
有个病人不行了。几个医生急忙去抢救病人,我也匆忙吞下一口饼,拿着背来的强心剂和葡
萄糖赶去了。那护士说不行了的就是季队长的岳父。老汉已经没气了,我们把强心剂和葡萄
糖都用上了,抢救半天,还是没活过来。我又气又急,在病房里就厉声训起那几个医生:我
走的时候跟你们说了,这个病号要看好,你们没给我看住!
三个医生和一个护士笔直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句话不说,连大气都不敢出。训了几句也就罢
了。人死了,训他们有什么用!但我心里很不平静:我对不起吴老汉呀……
我叫护士拉个架子车来,我们几个人把老汉拉到沙包后边,挖了个深些的坑把他掩埋了。回
到医务室,姓杨的医生看我气顺些了,才对我说,我去酒泉的一天,老汉就晕厥了两次,都
救活了。这是第三次晕厥。我把炒面饼干和大肉臊子给他们几个人吃了。辣椒面和咸盐给了
磨坊的那个通渭的姑娘。那姑娘是我的老乡呀。过了两天,我去了一趟酒泉,向季队长汇报
了他岳父的情况。那两天我一直在想怎么向他交待这事,是我没照顾好他的岳父呀!讲完之
后,我等待着他的发作,我想我该倒霉了,不要说提干,恐怕过不了几天,我就得打点行李
回老家了。谁知他却很平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这就好了。
又过了十几天,省委的救命工作队来到夹边沟,说是西北局兰州会议开过了,会议决定送右
派们回家。这时夹边沟的右派差不多死光了,只剩下一百多人,不到二百人。那个通渭姑娘
和医学院讲师是第一批离开夹边沟的,汽车开动时,那姑娘看见了我,向我招手,喊,再见
了尚大夫。我也向她招了一下手。第二天我就背着背包回城郊农场的营部去了,我的任务完
成了。至于那些起不了床坐不成汽车的人,我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了。那不是我的事了,因
为地区医院的医生组成的一个医疗队跟着省委工作组到了夹边沟。
尚大夫结束了他的夹边沟故事,开始吸烟。我静了好一会儿,问尚大夫:你什么时候提干的?
他回答,第二年春天。
你怎么到的农建十一师? 1965 年,我们季队长调军分区后勤部当副部长,新上任的卫生队
长叫我转业。正好那年农建十一师中心医院要医生。农建十一师组建于 1964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