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文革开始后很快就被整死在河南开封,毛氏论功欣赏。摇旗呐喊最为得力的林彪,火箭般的上位,成了名义上第二把交椅的副统帅,抵达了自己人生的顶峰。但是林彪对此并不踏实。他在突然接到周恩来通知他返回北京的通知的时候,极度犹疑。林彪之所以担心,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知道毛泽东并非主动要推他上位,而是因为刘少奇倒台之后,极需要一个人来弥补权力的真空。邓小平已经陪刘少奇垮台了,实力派的周恩来又一直为毛所压制,自己的上台才成为一个选择。
第二,毛发动文革之势已成,极需要人来给他帮衬。江青虽然忠诚,但毕竟是花架子,在党内、在军内都没有根基。玩一玩文艺可以,但是要出死力不行,所以还需要号令军队的林彪出马。当时整个政府系统已经瘫痪,如果再没有军队的参与的话,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办法玩下去了。
即便如此担心,既然已经被绑上了贼船,那你已经没有掉头的可能了。所以林彪的人生顶峰造极之时,他的悲剧也就拉开了序幕。
在彻底搞垮刘少奇和邓小平后,毛泽东绝要踢开碍手碍脚的政治局和官僚系统,用中央文革小组全面夺取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这个小组陈伯达任组长,江青躲在背后发号施令当第一副组长,具体的事权在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等这些人的手里面。林彪事实上被完全架空。在很多事情上,仅有圈阅的权利。
高文圈有一本书叫做《晚年周恩来》,里面写道,事实上毛泽东在文革中的不少重要决策,林彪都被蒙在鼓里,只是在事后才打了招呼,以至于林彪对毛的意图不甚了解,不知道文革怎么搞法。见各级领导人像走马灯似的垮台,而作为副统帅的林彪却对运动的前景盲然无知,处境着实难堪。
当然,林彪之所以成为文革的旁观者,这和他本身的地位和友谊的躲避有关。毛泽东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当面骂他是想当“明世宗”。明世宗是谁?就是成天躲在后宫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正因为如此,林彪死后毛想要抓他的把柄,也成了难事,被迫不伦不类地把孔子搬出来,批林批孔,这实在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可笑事情。
后来,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发动怀仁堂兵变,抓捕所谓的四人帮。为了宣传需要,别有用心地把林彪和江青放在一起,并称林彪江青为反革命集团,这是天大的笑话。林彪和江青代表着两个势不两立的集团,实际上毫无共同的利益出发点。甚至可以这么说,林彪是江青上台的最大障碍。的确,在搞垮刘少奇这件事上,林彪和江青都是受益者,但也仅此而已。林彪代表的是军队集团,江青代表的是文革集团。这两个集团在权力的争夺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文革集团的大后台就是老毛。考察老毛当权数十年的权术策略,一以贯之就是两个字:平衡。扶弱抑强,以便随时为自己保留最后的仲裁之权。中共党内军内的派系问题,自从创建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是一个常态。老毛在建国之后,为了消除党内军内的诸多派系、山头,对于权力的平衡,可谓煞费苦心。挖墙角,是他屡试不爽的手段。因此,对于老毛的意图的把握和贯彻,文革集团最为彻底。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中央文革小组,替毛泽东实现党政军权力的绝对操控,牵制其他党内的集团。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毛远新这些人,都是靠裙带和笔杆子起家的人。对于老毛而言,可谓非常可靠的走狗,因为他们从政的根基就像浮萍一样,离开了老毛在党内军内毫无立足之地。江青后来在被审判的时候,直言不讳地说了一句:“我就是主席的一条狗。”
因此,以林彪为代表的军队集团,从骨子里面是看不起文革集团的。江青以中央文革副组长的职务,意志气使,不仅事实上夺取了掌舵文革的大权,更在老毛的授意下快马加鞭,把对林彪掌控的军队系统的渗透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江青多次直言不讳,要求林彪为其在军内安排要职,但均遭到林彪的拒绝。对于林彪而言,在自己苦心经历的军队势力上,那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林彪通过多年的政治斗争的洗礼,深深明白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陈伯达从延安开始就跟随老毛,前后 33 年,最后 3 年,仅仅因为政见和老毛稍有不同,就惨遭抛弃。毛泽东甚至跟他定性说:“共事 30 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田家英是毛泽东的秘书,服侍了他将近 20 年,最后仅仅因为对毛玩弄权术有点不满,秉公进言,自杀身亡,至今都不知道具体原因。毛泽东对于身边的人刻薄寡恩,何况对于其他人。林彪能够保全性命于文革,并非是他马屁拍得好,而是他在军队内部根深叶茂,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如果以江青为代表的文革集团的势力在渗透军队、掌控军队,林彪就丧失了政治上讨价还价的筹码,只能沦落为第二个刘少奇甚至高纲。
林彪和江青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说白了,就是对毛挖墙角这个图谋的强力反击。林彪本来就对文革的扩大和深入不满,再加上他已经明白了老毛妄图夺权制衡他的把戏,更加由衷地抵制文革。随着和江青矛盾的公开化,林彪和毛泽东亮底牌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
1969 年的“林副主席第一号令”事件,标志着毛泽东和林彪数十年政治师徒关系的终结,拉开了正负统帅对决的大幕。由于毛泽东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一贯随心所欲,最终导致中苏关系破裂。1969 年初,在珍宝岛发生了战争,导致中苏之间剑拔弩张,几近开战边缘。10 月份,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为了防患于未然,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律紧急疏散。林彪担心苏联利用核弹之机进行突然袭击,所以就指示北京的驻军要加强战备,防止偷袭。
当时总参谋部执班的一个干部叫做阎重川,他在向下面传达这个指令的时候,拍马屁心切,擅自将林彪的几条指令合起来,称为“林副主席第一号令”。毛泽东看到之后就认为这是越权的行为,认为“我才是统帅,谁敢说第一号令”。因此,觉得这是对自己统帅权威的一种挑战,心生不满。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林彪的心事从此就开始萌芽了。
林彪有一个儿子叫林立果。他当兵之后,拍马屁的人很多。才当兵两年,就火箭班串升到空军作战部副部长这个位置。空军的内部人员无法献,他是林彪的老部下。他甚至肉麻地吹嘘,林立果是不是天才,甚至公开说,对立果同志的态度跟对毛主席的态度是一致的。这句话就让朝鲜战争之后死了儿子、对继承人极为敏感的毛泽东大为不快。
后面,毛泽东准备大力提拔文革的新贵张春桥就询问林彪的意见。林彪知道毛是准备让张春桥来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就沉默不言。不置可否,这更加让毛猜忌林彪是在有意陪着自己的儿子林立果来接班。
1970 年 8 月,二次庐山会议成为了毛泽东和林彪分道扬镳的导火索。事情的起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关于“天才说”的争论,第二个是关于国家主席的设置。咱们先说第一个,就是在起草大会的报告的时候,作为经办人的张春桥,他其实已经摸透了老毛的意图。他秉承圣意,在报告中关于毛主席天才的全面创造性的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天才”这三个字,他给删掉了。他的根据就是说,赫鲁晓夫也用过“天才”这个词,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毛主席当然不愿意与赫鲁晓夫同列,所以就不要再用这个词了。
但是你知道,会议上的那些老臣们,并不了解这是毛泽东的意图。张春桥这个举动,就让早已经对文革这些新贵不满的老革命们自以为抓到了把柄,群起而攻之。林彪带头炮轰,言辞激烈,就说你凭什么取消毛泽东“天才”的说法。陈伯达还编辑了一段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的关于“天才”的语录,作为理论根据为林彪辩护。其后在会议上的发言,就逐渐火药味浓了。
陈毅、汪东兴等人,也是高调地附和林彪,要求把反毛的这些野心家、阴谋家斗倒斗臭,千刀万剐。但是张春桥这个人,他深藏不露,非常狡猾。他不说删掉“天才”这三个字是毛泽东的意思,他就任你攻击,把“引蛇出洞”这一招玩得如火纯青。然后他悄悄把这些攻击意见会变成小纸条,所谓的“六号简报”,然后递给毛泽东看。惹得毛泽东龙颜大怒,认为这些人是和林彪一起给自己作对,然后骂大家,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你看看,一个鸡毛蒜皮大小的副词“天才”的,居然引起了这么大的政治风波。中共党内权力斗争的诡异,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张春桥的报告中,还根据老毛的意见,建议取消宪法中国家主席的设置。这个意见,其实老毛在很多场合已经吹过风了。但是很多与会领导人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导致了中共党内的分歧非常严重。很多人认为老毛又在玩“劝进”的那种把戏,故意谦虚。那么老毛为什么不设置国家主席这个职务了呢?
1959 年,老毛以考虑国家大局为由,以退为进,辞掉国家主席,把刘少奇抬出来,自己在后面垂帘听政。然后又发动文化大革命,干掉了刘少奇。所以他没有理由再占据这个位置了,否则在外人看来自己发动文革的目的,就成了很龌蹉的主席位置之争吗?但是毛氏他也不希望第二个人重蹈刘少奇的覆辙,出现一国二主,再和他分庭抗礼。所以干脆不要国家主席这个位置了。
但是一贯顺从老毛的林彪,在这个问题上罕见地坚持,第一次和毛公开唱反调。他这么做的原因没有文件可考,但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我个人分析有三个原因。
第一,林彪虽然是血继党章的接班人,未列常委,但实际上他的行政职务仅仅是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他的政务上的排名,甚至在很多政治局委员之后,作为一个接班人,名不正言不顺。
第二,毛林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如果林彪不做实国家主席这个位置,那么和上升仕途续谋的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的政治斗争中,恐怕就越发不利了。
第三,我想林彪坚持,也是要试探老毛的真实意图。如果老毛真的要对自己下手,那么国家主席位置之争,可谓一个风向标。
林彪的坚持,引来了许多党内大佬的支持。他们支持林彪,并非是说真的想让林彪去做国家主席,实际上是想借机表一下支持老毛继续做国家主席的这种愚忠愚孝,同时顺路反击一下文革这些新贵。但是林彪的号召力,大大出乎老毛的意外,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疯狂的反击。老毛又使出敲山震虎的手段,先是逼林彪的铁杆吴法宪、叶群、邱卓会等人写检讨,同时又派人来暗示林彪你也应该写检讨。老毛这种招数,就像当年在庐山对待彭德怀和刘少奇一样,黑纸白字先逼你进行检讨,然后由组织来进行定性,怎么玩都可以。
但是有了彭德怀和刘少奇的前车之鉴,林彪这么聪明的人,当然不会重蹈覆辙。无论老毛怎么软硬兼施,林彪同意自己的手下写检讨,但自己死活都不写,不给老毛任何把柄。无奈之下,1970 年 8 月 15 日,老毛就开始南巡,一路上多次召见沿途的封疆大吏谈话,指桑骂槐,制造舆论。在谈话中,老毛大谈党内路线斗争的历史,把第二次庐山会议上的发难定为党内的第十次路线斗争。而且指名道姓地把林彪的问题端了出来,说这次庐山会议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林彪对此当然要负一些责任。老毛的表态,预示着一场政治大风暴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