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 年的 9 月 13 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突然乘飞机出逃,在外蒙的温都尔汗坠亡。一个在 1969 年的中共九大上,就被确定为领袖接班人的人,居然要乘机叛逃。这不仅让当时的中国人难以置信,同时也让对中共了解不深的外部世界一头雾水。可以说这 50 年来,关于林彪的猜测依然是迷雾满天。913 这个标志着文革实质性破产,以及揭示了中共黑帮本质的事件,到底玄妙何在?它还有没有未被发现的意义?要说清楚这些,我们就要从头细究林彪和毛泽东的关系。
翻阅林彪的履历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他是毛时从井冈山时期开始的第一嫡系。林彪 21 岁就从黄埔军校士气毕业,经过北伐和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后火箭般窜升,24 岁就当上了军团长,独当一面,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成为所谓的红军三杰。林彪能够从一堆人才中脱颖而出,固然有他黄埔军校这种背景,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毛泽东不遗余力的栽培和提拔。
毛氏当年初上井冈山立足未稳,在党内和军内都急需培植自己的势力。林彪正是毛氏着力培养的第一嫡系。上井冈山前,林彪资历尚浅,跟流法派、流苏派都扯不上关系,背景简单,与朱德、王尔卓之类已经成名的人物比起来,实在是个拉拢培养的好苗子。而林彪也没有辜负毛氏的用心。在几次反围剿的斗争中,表现突出,战功卓著,已经表现出名将的派头。
年轻时候的林彪色识未深,性格傲骨,对于毛氏用心良苦的提拔和拉拢,还不是很感冒,经常干出一些让毛难堪的事情来。比如他多次写信给中央,要求离开井冈山去打游击,惹得毛氏大怒,"你这个娃娃懂什么"。对于毛一生都很得意的这种适度赤水之意,林彪的评价也很低。他认为毛氏外行只会内行,尽走弯路,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所以在部队修整的时候,他直接给中央写信,公然要求剥夺毛泽东的指挥权。对此毛泽东当时虽然未发作,但此后一直牢牢记在心,认为林彪这封信是彭德怀背后鼓动的,在庐山会议上就大做文章。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详细说。
红军长征到达陕西北部之后,林彪不堪在毛氏的羽翼之下无所作为,一心想到闪南去打游击,为此甚至多次抗命不遵。毛为此甚怒不已,就批评林彪,说红军团不是你林彪的私家兵。随后就把林彪调往新成立的红军大学当校长。实际上,尽管这个时候林彪很不听话,屡次引龙鸣,但毛政治上升期,加上他对林彪性格的了解,其实并没有改变林彪在他心目中第一门生的地位。比如红军大学校长这个职位,实际上就是学春中山任命蒋中正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这种意味。红军大学的学员,在中共建政之后,混得最差的也是中将,作为校长的林彪,掌握的可不是一般的资源。
当然,林彪和毛的关系牢不可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隐秘的原因,就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又叫张浩。1935 年,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从苏联回国,装作青差,与毛泽东配合默契,假传共产国际的圣旨,为毛最终度过了张国焘的分裂危机,确定了毛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因此,张浩在因病去世的时候,毛亲自为其抬棺。
抗战初期,八路军只有区区三个师的编制,林家兄弟就占了两个。林彪担任 115 师的师长,张浩担任 129 师政委。从中可以看出,林家两兄弟对于毛氏的重要性。卢沟桥事变后,毛立刻把林彪这只猛虎放回山林。林的 115 师,在平兴关建功,大壮共军圣位。但是林彪乐极生悲,路过延溪三房区的时候,被一个小兵一枪就误伤,从此就落下了一生都未治愈的病根。
对于林彪的受伤,毛氏特别紧张,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王牌再冒危险,毛氏干脆把林彪送到苏联,一去就是五年,直到延安整风才回来。延安整风本质上和文革没有两样,可谓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长时间大面积的党内清洗。毛泽东打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大旗,以历史审查、上纲上线、诸年连坐等等手段,开创了以群众运动之名,运动群众的先河,彻底肃清了党内残留的反对势力,树起了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最高领袖的权威再也无人能动摇。延安整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为其后旷世浩劫——文化大革命埋下了种子。在这次整风里,出力最大的刘少奇、康生、彭真等人迅速窜红,林彪则受到毛的特殊保护。在长达四年多的整风运动中,基本超然世外,备受呵护。
运动一结束,林彪就被派往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毛泽东在八年抗战里名利喊口号,暗里练精兵。当蒋介石用自己的血本换来最后的胜利的时候,共军已经坐拥数十万之重,尾大不掉了。但这个时候毛泽东还不具备全面叫板国民政府的实力。事实上,谁能抢到日本人留下的东山省这块大肥肉,成了决定国共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
日本一投降,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就迅速调集全党精英,在已经占领东北的苏联人的暗中帮助下,让林彪拉起十几万人的队伍,跑步进入东北。日本人在东北苦心经营了几十年,工业基础已经有相当规模,再加上关东军百万人马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东北省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和毛泽东的当今力量不一样,蒋介石当时他未能摸清苏联人的意图,天真的寄希望于缔结新的中苏条约,然后顺利接受东北。等到发现斯大林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中共来入主之后,才慌忙调兵遣将。但是先机已失,断然再来。
共军入主东北后,直接收编了部分的关东军军队以及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大批武器,迅速抢占了大量的战略要地。日本外务省调查局局长加藤松平曾经在 1948 年 9 月 28 日对外公布过关东军的调查数据。日本关东军的官兵以及家属,前后共有 14 万人投降后被共军收编,其中起码有 6 万名日军直接为共军服务,主要是做技术和战术的指导,也有直接作为雇佣军与国军交战。所以共军一入东北,就积累起足以匹敌国军的巨大资本。
再加上林彪出关,如虎入海得云之雨。林彪入东北就有点像历史上韩信平齐国,都是靠偏师而定全局。刚刚进入东北的时候,东北局书记彭真因为和林彪不和,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结果毛泽东痛下决心,调高岗来辅助林彪。林彪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有了大胆拳脚的空间,军事实上的天才
也开始爆发出来。经过初期在强攻市平的短暂失利后,林彪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歼灭了大量的国军,肃清了中小城市的国军力量。在一年内就将东北军扩展到 50 多万。此消彼长,共军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反超了国军。
在 1947 年的 5 月后,林彪率军进入反攻,连续发动秋季、冬季攻势,将国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几个大城市,互相不能连接的孤立地带。到 1948 年的 8 月,距离林彪进入东北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迫使国军三换主帅。林彪麾下的东北军已经如魔术般的扩展到 103 万之巨,论装备论战斗力都已经无可匹敌,成为共军此后席卷天下的强力资本。
1948 年的 11 月,林彪发动鸟水战役,全歼国军关外的力量。国共内战的形势也从此时开始逆转。林彪主政东北期间,尽管大部分时候遵从毛泽东的旨意,但是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名将派头也不小,比起红军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 1945 年 11 月,毛要林彪在锦州地区与国军决战,而林彪的意见完全相反,他要放弃锦州避免决战。两个人电报往来,最后还是毛做了让步。1946 年的 4 月,四平空战进展不顺,毛头脑发热,电令林彪一定要死守,结果林彪先斩后奏,提前就放弃了,并且在电报中一点都不避讳地说:“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这种以下犯上的话,如果是放在 1949 年之后必死无疑,但在内战的关键时候,毛还是采纳了林彪的意见。这和他建国之后的小肚鸡肠一样,是有天缘之别的。
1949 年 3 月,林彪率领改成第四野战军的百万之师入关南下,一路上望风披靡,势如破竹,最终打到了海南岛,成立中南军区司令部。当时林彪下辖六大军区,统军超过 150 万,从北到南席卷雨泪,威震四海。论军功,共军将领实无出其右者。